來源:21世紀藥店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處于醫藥產業鏈重構中的藥品零售市場已走進醫藥零售新時代,尤其是在藥店并購加速、規模加大的背景下,近幾年來,每一年的市場環境都有很大不同。另外,政策及合規要求不斷提高,也在促進藥店的“洗牌”。那么,在未來哪些元素會成為連鎖藥店發展的“關鍵詞”?
7月4日下午,2018全國藥店周主論壇“市場賦能·產業升級”上,包括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醫藥經濟報》總編陶劍虹,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飚,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總裁柯國強,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監羅迎輝,青島雙鯨藥業副董事長張少權,ag旗艦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俊以及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OTC事業部總經理李從選等嘉賓為與會代表做出了解答。
陶劍虹:雙百強格局呈橄欖型特征
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醫藥經濟報》總編陶劍虹
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歷年的數據顯示,在工業與流通領域,隨著行業的發展與變化,雙百強企業均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特征。
以工業為例,2017年生產規模超過200億的上游生產企業僅有6家,更多是徘徊在20-70億的中游企業;同樣的情況在零售終端也十分明顯,截止至2017年11月全國共有零售藥店453738件,連鎖率達到50.5%,其中過50億大型連鎖僅有8家,更多是5-20億規模的零售企業,占比達到60.8%。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政策的引導是首當其沖的要素,尤其是在行業集中度依然有限,政策鼓勵企業做大做強,且分級分類管理沖擊行業機構、資本樂此不倦逐鹿零售終端的環境下,上下游企業進一步實現整合,中大型龍頭企業不斷出現的趨勢,更將是不可逆轉。
趙飚:適應變化,把握機遇
云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飚
中國藥品零售的未來發展方向可以從五個方面來闡述。包括“渠道”、“參與者”、“商品”、“趨勢”以及“技術”等方面。
以參與者為例,目前,行業參與者不斷增多,包括傳統藥店,大量參與到零售業的傳統批發企業(如托管藥房、DTP藥房),高瓴等產業資本以及阿里健康等互聯網零售企業。實際上,沒有哪個有絕對的優勢,每個參與者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他們相互滲透,相互競爭,相互融合。
在他看來,未來勝出的肯定是那些有變革力、有根據地、有持續的融資能力、有卓越的績效管理能力、能結合新零售技術與人工智能、有文化的企業團隊。誰能把握發展的主次問題與掌握節奏感,誰就能走得更遠。
柯國強:三大途徑實現藥店平臺化
大參林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總裁柯國強
藥店的平臺化趨勢主要體現在外部環境、行業趨勢、轉型效益三個方面,如“互聯網+”引爆平臺化浪潮沖擊各行各業,平臺化商業模式賦予企業新動能等。
因此,藥店的平臺化策略可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一、打造優勢齊全的商品供應鏈共享平臺:構建強大的分銷中心和有效的分銷政策;二、打造強大完善的零售終端聯盟平臺:形成靈活的合作模式以及活化的人力資源管理;三、打造以藥品為中心的延伸性平臺:包括從藥品延伸到醫療資源、實現線上線下互通以及共同投資,形成區域獨家。
羅迎輝:構成優秀并購整合力的“八力”
益豐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監羅迎輝
據國家藥監局數據統計,雖然2017年全國藥店連鎖率達到50%,但與國際連鎖藥店集中度水平相比,國內連鎖藥店的市場集中度及銷售規模在未來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由于國家政策長期利好,幾個資本巨鱷和互聯網巨頭也密切關注醫藥零售行業。從2015年開始,醫藥零售行業在資本的加入下顯得就熱鬧非凡,不管是金融資本還是產業資本都開始大規模的集中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和并購當中。
益豐從2015年-2017年參與的28個項目內,除了少數兩個項目以外,其他項目無論是在銷售、毛利率、凈利潤率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主要歸結于益豐優秀的并購整合能力,其中包括了營運力、商品力、管理力、服務力、拓展力、品牌力、人才輸出,以及強大的互聯網技術這8個方面。
張少權:企業品牌化建設的四大路徑
青島雙鯨藥業副董事長張少權
如何進行企業品牌化建設,首先需要了解兩個時代背景。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目前社會主要矛盾構成。
目前,企業品牌化建設關鍵路徑包括四方面,一是品牌定位選擇,要深入了解并深度理解客戶己存在認知,重組關聯信息,聚焦價值,傳播品牌文化內涵,以產品為載體滿足客戶深層次需求;二是品牌建設管理,創建品牌需要投入核心資源,需要提升核心能力,企業品牌承諾是品牌創建的基礎;三是品牌投放傳播,從底層思維到頂層設計需要建立真實邏輯關系;四是品牌效果監測,講層級科普、廣泛覆蓋,重內容專業、深度垂直。
曹曉俊:把握中醫藥發展兩大歷史機遇
ag旗艦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曉俊
當前發展中醫藥產業應該把握兩大歷史機遇:一是中醫藥政策發展的紅利風口;另外則是藥品零售行業從“價格時代”進入“價值時代”。如何利用現代科技賦能中藥創新建立標準以及通過產業升級推動品牌國家化是當前企業需要思考的關鍵。
舉例而言,傳統中藥飲片需要憑配方來使用的,需要中醫開出的治療或者保健處方,患者到藥店抓藥,且熬煮費時費精力;而普通灌裝飲片的生產科技含量不高,有較多貼牌現象。而高端新型飲片經過現代創新技術,打破藥材細胞壁使得藥材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