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破壁飲片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獎一等獎
來源:南方日報
11月25日,2018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廣東藥企ag旗艦廳(03737.HK)申報的“中藥破壁飲片創新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一同獲獎的包括由國醫大師王琦領銜的“痰濕體質治未病系列研究及在國家公共衛生服務和慢病防控中的應用”等七個項目。據悉,ag旗艦廳破壁飲片項目也是唯一一家由企業獨立研究申請獲獎的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于文明和中華中醫藥學會會長王國強為獲獎代表頒獎。
破壁飲片解決行業“痛點”
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自2002年設立,授予在中醫藥基礎研究、臨床研究、開發研究等領域,為防治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單位。該獎項代表著全國中醫藥行業的重要科技成果,是全國發現、培養、激勵中醫藥科技人才的重要獎項。
項目負責人、ag旗艦廳總工程師成金樂教授介紹,中藥飲片是中醫臨床治療的物質基礎。但傳統中藥飲片物質基礎不均勻、質量標準不可控、療效不穩定、應用不便捷等短板,制約了中藥飲片現代化、國際化發展,也不利于傳統中醫藥的傳承。“中藥源自于天然動植物資源,具有先天屬性。中藥的根、莖、葉、花果等不同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一樣,不同產地、不同種質、不同時節采收的中藥,質量也會存在差異。而正是中藥的這種天然屬性,導致了中藥飲片的物質基礎不一樣!
成金樂教授同時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主任,他介紹,針對傳統中藥飲片“不標準”等核心問題,ag旗艦廳通過頂層設計打造的“中藥破壁飲片創新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經過了15年攻關,圍繞四大領域、十二個子項目,完成近500項課題研究。
如何發掘中藥飲片的精華,避免寶貴的中藥資源浪費,是中藥破壁飲片科技創新的出發點。成金樂教授告訴記者,中藥破壁飲片是采用現代超微氣流粉碎技術,把中藥材細胞壁打破,從而使得中藥的有效成分得到充分釋放,進而大幅提高了中藥藥效(中藥破壁飲片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達到90%以上,是傳統中藥飲片的3-5倍)。而為了解決中藥飲片制成粉體后容易吸潮、易氧化、難保存等等問題,中藥破壁飲片運用了一種無添加賦形劑國家發明專利技術,把產品制成為均勻、細小的顆粒并最終分裝成獨立小支包裝,讓產品有了防潮、抗氧化、易儲存攜帶以及方便沖服等優勢。破壁飲片的技術創新,被中國工程院院士肖培根譽為“中藥飲片的革命”。
破壁飲片已進入1800多家醫院
中藥破壁飲片科技創新項目,在推動中藥飲片行業發展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據ag旗艦廳統計數據表明,截止到2018年10月,ag旗艦廳已建立有國家人社部“博士后工作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等國家、省部級研究平臺12個,ag旗艦廳建立了以3位工程院院士領銜、匯集國內醫藥行業頂尖專家的學術委員會,并打造了集教授、高工、博士、碩士為主力的自主科研團隊。獲得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制項目、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累計超過40項,獲得各級政府項目資金ag旗艦廳資助累計近4000萬元。
針對中藥破壁飲片獲獎項目本身,截止到2017年,ag旗艦廳共建立廣東省破壁飲片標準備案62項,破壁類食品標準53項,授權發明專利21件,軟件著作版權登記證書1項,發表論文70篇(其中SCI論文5篇),出版專著1部。
此外,為切實保證中藥破壁飲片產品的高品質和安全可控,ag旗艦廳在中藥材道地產區已建立生態種植基地,并且構建中藥破壁飲片全產業鏈質量保證體系,覆蓋中藥破壁飲片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和上市的全部32個品種,可全程實現“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查、責任可究”。
成金樂教授介紹,目前,中藥破壁飲片完成166種創新產品的開發并實現產業化,已上市的32個中藥破壁飲片、15個破壁食品(代用茶)品種進入全國1800多家醫院、40000多家百強醫藥連鎖公司門店銷售,并進入香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