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成金樂(左二)在破壁飲片重點研究室指導工作 攝影/志明
7月3日,記者實地走訪了ag旗艦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g旗艦廳”)位于中山市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 (以下簡稱“重點研究室”)。
重點研究室主任成金樂接受采訪時表示,ag旗艦廳逾十六年潛心中藥破壁技術的攻關和產品研發,為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據了解,2019年2月,ag旗艦廳自主研發的黃芪破壁顆粒、西洋參破壁顆粒兩個中藥飲片產品,相繼獲得加拿大衛生部非處方藥及天然健康產品局頒發的NPN(Natural Product Number,天然藥品)文號及產品許可證,實現中藥產品在國際市場拿到注冊許可的目標。
破壁技術攻克 傳統中藥“痛點”
據悉,ag旗艦廳的黃芪破壁顆粒、西洋參破壁顆粒獲得NPN文號,意味著中藥材的破壁粉碎現代加工方法得到了加拿大的承認,為中藥產品打開國際主流市場開拓了新的道路。
“破壁飲片既可以用水沖泡、煎煮,也可以像咖啡一樣飲用,且安全性、有效性有保障。”成金樂表示。
據介紹,傳統中藥飲片的應用方法,比如煎煮、煲湯、泡酒或者普通打粉,都難以將貯藏在細胞壁內的中藥有效成分完全釋放出來,造成了中藥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低和中藥資源浪費等“痛點”。
中藥破壁飲片則采用現代超微氣流粉碎技術,打破藥材細胞壁,將中藥粉碎到細胞破壁的水平,讓中藥的有效成分充分釋放,促進中藥全成分入藥,其藥用物質基礎不變,很好地解決創新中藥的“存性”前提,使傳統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不改變。
2011年,廣東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ag旗艦廳為中藥破壁飲片試點生產企業,并收載62個品種成為廣東省中藥破壁飲片標準。
為進一步攻克中藥破壁技術的難度,提高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率,ag旗艦廳在2014年成立了重點研究室,并在此基礎上,聯合澳門科技大學合作創建聯合實驗室,在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展開了研發合作。
重點研究室成立近5年來,聚合了國內頂尖專家團隊(包括周宏灝、王廣基、黃璐琦三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王琦、周岱翰兩位國醫大師),攻堅克難。2018年11月,ag旗艦廳“中藥破壁飲片創新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榮譽。
成金樂稱,重點研究室開展了中藥破壁飲片一系列的基礎研究、理論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及產業化創新,不僅顯著改善了中藥飲片的均勻性和質量的可控性,提高了中藥飲片的有效利用率,同時也推動了中藥飲片應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奠定了中藥飲片國際化基礎。
成金樂表示,下一步,ag旗艦廳要繼續深入對破壁草本科學本質的探索和研究,加強基礎研究、安全性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通過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推動中醫藥的標準化和國際化。
中醫藥創新發展機遇千載難逢
據成金樂介紹,截至目前,ag旗艦廳中藥破壁飲片已完成166種創新產品的開發,已上市的32個中藥破壁飲片、15個破壁食品(代用茶)產品覆蓋全國1800多家醫院、40000多家全國百強連鎖藥店,并成功進入香港市場。
其中,“草晶華”破壁草本自2011年上市后,銷量迅速增長,2012年至2017年,該產品六年銷售復合增長率達73.96%,成為ag旗艦廳名副其實的拳頭產品。
面對中藥破壁技術和產品的突破,ag旗艦廳董事長、草晶華品牌創始人賴智填指出:“當前發展中醫藥的機遇千載難逢,中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改革開放的政策越來越給力,我們這代人生逢其時,應當不忘初心,努力讓中藥破壁產品走向世界。”
賴智填分析稱,近年來,國家連續出臺多項利好中醫藥發展的政策,今年5月25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72屆世界衛生大會,首次將起源于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這些都讓企業看到了中藥產業發展的信心和希望。
ag旗艦廳作為“草晶華”中藥破壁飲片技術的發明者和新型養生草本品類的開創者,創辦于1993年,是集中成藥、中藥飲片、保健品、食品科研、生產、銷售,以及藥品零售連鎖為一體的大型醫藥工貿企業,2015年7月,ag旗艦廳在港交所上市。
當前,ag旗艦廳還在藥材的品質提升方面逐漸發力。2015年,ag旗艦廳建成了國內首個中藥材生產可視化全程監控平臺——菊花規范化種植基地遠程監控視頻控制站。此后,ag旗艦廳全面開展中藥材生態溯源種植,對原料藥材種植全過程亦進行實時監控。
截至目前,ag旗艦廳共有黃芪、丹參、三七、魚腥草等31個生態溯源種植基地,基本實現上市銷售品種從源頭至成品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及品質溯源,產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切實從源頭保障草晶華破壁飲片的質量安全有效、穩定可控,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掃描產品外包裝上的二維碼,直觀地了解藥材的全產業鏈生產過程。(文/陳澤云 沈釗)